《中国的新革命》中关村恳谈会
![]() 《中国的新革命》以中关村这个改革开放的实验基地为蓝本,从中国企业成长的历史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为切入点,解读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。此书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历史,不仅仅是一群企业或企业家的历史,而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缩影。作者将企业沉浮,与个人品行、国民品格、政府行为、政治风云、世界潮流合并起来思考,这种思考,真正有利于我们民族的未来。
中关村管委会的新老领导在恳谈会上向凌志军表示了感谢,因为《中国的新革命》是中关村管委会特别邀请凌志军撰写的。当时管委会正着手撰写《中关村科技园区志》,同时,希望能有一个作者以文学的形式将它反映出来,这个作者被锁定为凌志军。凌志军接受委托后,花了32个月,采访了300多个人,完成了45万字的书稿,五易其稿,删减 1/3,最后才形成此书。
中关村的老中青风云企业家也对凌志军表示了钦佩之情。我们旧的秩序正在被破坏,新的制度没有完全确立,没有人对过去的事情盖棺定论,很多人还活着,这个时候讲真话其实非常困难,但是凌志军却敢于还原历史真相。书中描写了近30年四代企业家前仆后继,不断成功,不断失败,却百折不挠,他们的梦想在一代一代的创业者中得以传承。其中,柳传志特别评价,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,中关村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试验田,更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摇篮与发源地。在 2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,中关村成为我们这个国家的缩影,经历了无数沟沟坎坎、风风雨雨,个中滋味,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民营企业家甘苦自知。作为严肃而负责任的记录者,凌志军先生给我们提供了这部大气而恢宏的作品,为所有关注中关村、关注中国改革进程的人提供了一幅壮丽、真实的画卷。
专家学者也分别从历史、文学等方面对此书进行了高度评价。他们一致认为《中国的新革命》给我们一个全景式的画面,凌志军把中国改革的大背景和中关村结合起来,突破了就事论事、就人论人的局限,从中关村曲折变化当中折射出北京市改革开放艰难历程,也折射出中国整个转型的艰难,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。此外,本书的艺术性特点非常鲜明,语言形象生动,情节裁剪得当,描写引人入胜。
恳谈会在大家对凌志军的祝福中圆满结束。 |